English

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小心被“过劳”击倒

2000-09-15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上海市首例“过劳死”诉讼案消息发出之后,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否属于“过劳”状态,也有不少读者反映自己所在的单位常常要求员工加班加点,延时工作,导致自己十分疲劳,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究竟我国法律对于劳动时间是如何规定的?单位违反了相关的规定之后该如何处置?

劳动部门对“过劳死”有没有界定?自我感觉身心疲劳是否就是“过劳”?哪些人群最容易过劳?

首例“过劳死”的诉讼总让不少上班族心里不踏实。我们的健康状况到底怎么样?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的傅善来告诉记者:在上海,有75%的人处于一种似病非病的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疲劳、营养不良、运动不当、心理不健康都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傅善来说,由于疲劳、乏力、失眠,却又一时找不出病因而前来门诊的亚健康人群,在大医院占了将近门诊总数的三分之一,地区医院达到近一半。

但是在这些亚健康人群中,到底有多少人“过劳”?傅善来也很难确定,“因为各人的年龄、身体状况、身体素质都不一样”。但可以肯定的是:“亚健康人群中,如果长期疲劳得不到消除,就会‘过劳’,而过劳往往是疾病的前奏。”

生理性疲劳一般能通过休息或睡眠得到恢复。如果通过休息或者睡眠仍难以恢复,说明机体已经出现过劳。过劳是一种下意识的疲劳感,它既不易被迅速消除,也不易用咖啡等一类兴奋剂得到缓解。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亚健康状态乃至过劳并没有引起人们普遍重视。普陀区中心医院内科门诊的杨根妹医生告诉记者,她平均每天接待70-80个病人,其中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离退休人员,而真正在第一线承受重大工作压力的年轻的上班族很少主动来看门诊。年轻人自恃精力旺盛,生活没规律,无节制地加班加点工作,头昏脑热也不当回事儿,往往等到病发,已来不及了。

专家认为总的来说,市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并不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